西安康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29-89106045
傳 真:029-89106045
手 機:138-0919-8375
網 址:www.rcjxw.com
地 址:西安阿房一路俯東寨水塔旁
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1月11日發表了凱爾·溝上的題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5項創新--從手榴彈到戰斗機,一戰改變了戰爭的面貌》的文章。
文章稱,每年11月11日的美國"退伍軍人日"是紀念與德國停戰、從而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子。作為一種競爭形式,戰爭推動技術創新,常常把最新的、有時是可怕的軍事技術帶到最前線。在今年的"退伍軍人日"之際,《大眾機械》月刊邀請到位于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全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博物館與紀念館資深館長多蘭·卡特,來討論被稱為"終結所有戰爭的戰爭"的一戰所產生的5項創新。
機槍
機槍是影響戰爭勝負的一個主要因素。盡管機槍在1914年之前就已使用,但由于改進機槍設計,并研究出新戰術,所以大量機槍的使用確實讓過去傳統的運動戰變成了塹壕戰和僵持戰。
步兵在進攻中攜帶自動步槍,比如法國的M1915式輕機槍。由于在有限推進中火力非常關鍵,因此輕機槍是絕對必要的。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簡稱BAR,實際可當作輕機槍使用--本網注)為發動進攻的步兵提供了一種可便攜式的速射武器。這是一款真正由美國為戰爭設計的輕武器,重7.26公斤。許多軍官反映,"這些槍十分耐用可靠,在前線能連續使用好幾天,但總能維持最佳使用狀態"。到1918年9月11日,有52238支BAR輕機槍可用。一名優秀的BAR機槍手平均每分鐘能發射80至100發子彈。
手榴彈
手榴彈何時首次用于戰爭不得而知。歷史上有記載的首次使用"手榴彈"一詞出自1536年對法國南部阿爾勒的圍困戰。
在一戰中,隨著戰術改變,尤其是德國突擊部隊的戰術改變,迫使參戰國不遺余力地研究和生產這種單兵武器,以滿足戰場上的需求。
戰地醫療
戰爭期間,各國軍隊都組織了做好上前線準備的醫療隊,后者將包含繃帶的急救包和內置碘酒、縫線、嗎啡的敷料包大量分發給前線官兵,這樣傷員和陣亡者就可以立即得到救治和處理。擔架手跑到戰場上去為傷員包扎傷口,然后將其送往醫療站。受過訓練的狗被用來定位和救助傷員。救護車把傷員通過彈坑累累的道路運送到后方的戰地醫院。女性則在醫療隊中開始扮演重要角色,她們擔任護士、醫生、麻醉師和救護車司機。
衛生被認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碘和其他消毒手段變得很常見,嗎啡和其他麻醉劑通常也是有的。不過,當時軍事醫學上取得的成績仍然有限。
戰爭直接帶來的醫學創新包括:面部重建手術和新型假肢,至今仍在使用的頭部創傷神經外科手術,以及卡雷爾-戴金療法(至今仍用于傷口處理)。
代用品
隨著過度使用和英國海上封鎖導致天然材料來源枯竭,代用品在德國戰爭和國內戰爭中司空見慣。比如:用木質纖維素制造的硝酸鹽皺紙代替火藥棉、合成樟腦代替進口天然樟腦、糖代替脂肪制成甘油、從石膏中提取硫磺、用花草生產彈藥所用的酒精、煤炭衍生物產生松香和黏膠、報紙被打碎織成布、酒精汽油混合物是汽油和谷物酒精的混合物、合成橡膠(雖然并不好用)。當年在德國舉辦的展覽展示了代用品如何同樣好用:紙纖維代替帆布、烤橡果代替咖啡、李子樹葉代替茶葉、用裸麥和代替面粉的土豆粉(甚至木屑)做黑面包。
空戰
盡管飛機在戰前已經投入使用好幾年(美國萊特兄弟于1903年成功首飛第一架飛機--本網注),但戰爭很快就改寫了飛機的用途。由于地面部隊發現行動緩慢、帆布蒙皮制的飛機容易受到機槍火力的打擊,雙方都迅速研發出特殊的"偵察機"即戰斗機,通過驅逐和摧毀敵方偵察機使敵人"成為瞎子"。
空戰場面在戰時吸引了公眾的注意,但飛機發揮的作用要大得多。偵察敵軍動向可能是飛機最重要的活動。空中炮兵定位(校射)可以使地面炮兵定向開火,準確命中目標。護衛機為偵察機和觀測氣球提供了安全保障。
轟炸機充當了地面火炮的延伸,襲擊敵軍通信線路和補給品集中地。有了戰略轟炸,目標就變得相對簡單:與其派飛機打擊前線敵軍火炮,不如派飛機轟炸敵軍后方生產火炮的工廠。1916年,德國人推出被稱為"哥達式"的雙翼戰略轟炸機(歷史上第一種成功達成戰略空襲目的的戰機),對付距離戰線400多公里外的沙俄軍事目標。
電話:029-89106045
地址:西安阿房一路俯東寨水塔旁
技術:西安豐巢科技
官方微信